从合作走向共赢——泛北论坛成果回眸

广西日报2018年05月22日16:19分类:合作

泛北部湾,一湾相连多国,是多区域合作的重要交汇点。

2006年,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应运而生,标志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扬帆起航。

泛北论坛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广泛凝聚合作共识,积极拓展合作平台,规划制定合作路线图,实施一批先导合作项目,有力推动各方从共识走向实践,从合作走向共赢。

合作机制日益丰富

10多年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的9届泛北论坛,共有11位中国国家领导人,150多位部长级官员,超过3500位来自泛北部湾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出席。

泛北论坛有力推动泛北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次区域合作,推动泛北合作机制成为“一带一路”的合作平台。

2011年11月,第1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泛北合作正式纳入中国-东盟全面合作框架,上升为由各国政府层面共同推动的次区域合作项目。

依托泛北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打造了一批成熟的合作平台和机制:

丰富和充实了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南宁渠道”。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构建了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南宁渠道”。9届泛北论坛则以其高层次、国际化的鲜明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南宁渠道”,使之成为中国与东盟间最重要、最成熟的区域合作机制之一。

设立了泛北合作联合专家组。联合专家组围绕重大议题展开深度研究,为推进泛北合作建言献策,提供方案支持。联合专家组的诸多研究成果,如《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等,都被吸纳进泛北合作领域。

设立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秘书处。2009年第4届泛北论坛期间,中国和泛北各国设立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秘书处在南宁成立,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又一重要推动力量。

举办了泛北部湾智库峰会。泛北部湾智库峰会由中国与东盟12家智库机构专家学者联合定期举办,成为泛北部湾各国智库机构智力互动、文化融合、信息交流、友好往来的平台。

成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2013年9月,成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吸引了24家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主要港航机构参与,使该项目成为中国-东盟双方的重点推进项目。

达成系列重要共识

10多年来,泛北论坛紧扣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等主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政界、学界、商界及企业界人士参加论坛,对泛北合作的机制、路径、重点、趋势等方面深入探讨,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论坛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声明、倡议、宣言、行动建议以及一批研究成果。

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主席声明,首次提出了围绕拓展和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构想。

第2届泛北合作论坛的主席声明,提出了推进泛北合作应遵循共同获益、务实渐进、开放透明的“三项原则”以及相关行动建议。

第5届泛北论坛发布了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通道”建设的联合倡议,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作等5条倡议。

第8届泛北论坛发布了《泛北智库关于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倡议》,提出将泛北合作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总体战略及规划,使之成为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国与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现行示范项目。

9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达成了务实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推动中国-东盟陆海互联互通、推进泛北部湾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等共识。

通过举办泛北论坛,泛北部湾各国还共同探讨了泛北合作的路线图,确立了泛北合作的目标、原则、模式以及优先领域,并从制定中长期规划、启动优先项目等方面提出行动建议。2014年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建议落实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标志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制定完成,泛北合作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

将于今年5月24日在南宁举行的第10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第2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以“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按照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突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大通道“南向通道”建设,围绕合作共建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合作领域、重点项目等进行深入研讨,探索陆海合作新模式,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

先导领域合作成果斐然

10多年来,泛北部湾各国大力推进先导领域合作,在互联互通、港口物流、经贸、产业、金融、海洋、环保、旅游、人文等领域先行实施一批合作项目,达成了一批包括港口、金融、旅游等合作协议,释放了先导示范效应,逐步进入了互利共赢的收获期。

在互联互通方面,坚持海陆并进,围绕打造中国-东盟交通枢纽,加快泛北部湾区域交通合作,先后签署了交通合作备忘录、联合声明,制定了交通战略合作总规划。向北连接中国西部、中亚,向南连接东盟乃至大洋洲、非洲和欧洲的南向通道建设已取得突破。

在产业合作方面,认真履行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坚持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在纺织、钢铁、机械、化工、信息、汽车等产业领域的对接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建设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创了“两国双园”成功模式,中国(广西)·印尼经贸合作区进展良好,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大新-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

在金融合作方面,朝着泛北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方向,积极推动建立金融合作机制,开展跨境金融合作,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内保外贷、跨境人民币贷款、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等试点。

在港航合作方面,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开展了中国港口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的港口共建与经营合作,建设了钦州基地,先后签订了一系列港口合作协定。

随着一系列重大规划和构想稳步付诸实施,泛北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成果不断充实。作为推动泛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重要品牌,泛北论坛,正不断释放出应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记者 简文湘)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