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东盟 > 东盟 > 正文

瞭望|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

新华社|2023年09月18日
阅读量:

9月16日-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约在广西南宁举行。

◆9月16日-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约在广西南宁举行

◆从线下到线上,从场内到场外,从经贸到文化,从面向中国-东盟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0年来,东博会和峰会主动适应新形势持续升级发展,成为增强互信共识、推动多领域务实合作的大平台

◆国际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一体通关便利,带来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加工贸易、先进制造、保险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加速布局

又是一个金秋。9月16日-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约在广西南宁举行。

自2004年永久落户南宁以来,每一届东博会和峰会都有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领导人、官员、企业家、学者等各方人士参加,成为中国-东盟乃至国际区域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推进高水平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决定》《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方案》《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若干措施》……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东博会和峰会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向服务RCEP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拓展,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激发西部地区开放动能,抢抓RCEP生效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持续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更具活力的新型跨境产业链,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平台不断夯实提升。

截至2023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800亿美元,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6500家。作为东博会和峰会的举办地,2004年到2022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0多倍,东盟连续2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博会和峰会走过了‘黄金十年’‘钻石十年’,正迎来‘镶钻成冠’的新未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说。

XxjlwxC007007_20230918_NDMFN0A001.jpg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2023年9月8日摄)曹祎铭摄/ 本刊

“南宁渠道”持续升级

“通过‘云上东博会’网络平台,我们能够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合作社联合会以及多个酒庄庄主随时交流,与意向客户在线签约合作,大幅提高了供需双方沟通效率。”广西钦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安恒说。

钦盛公司是东博会的“老朋友”。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拓展与“云上东博会”网络平台合作,线上线下齐发力,客户开发量和成交量实现连年增长。

打开“云上东博会”,可以看到中国商品馆、东盟国家馆和“一带一路”国际馆等众多线上场馆。老挝的茶叶、马来西亚的燕窝……各场馆通过3D虚拟展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各国文化及参展商品。自2020年上线以来,“云上东博会”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营,已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线上会议、云上洽谈、跨境直播等服务,实现了“365天永不落幕的东博会”。

东博会和峰会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势而生。从线下到线上,从场内到场外,从经贸到文化,从面向中国-东盟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0年来,东博会和峰会主动适应新形势持续升级发展,成为增强互信共识、推动多领域务实合作的大平台。

多点开花,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说,东博会为中国-东盟自贸区“量身定制”,积极传递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园区建设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商机并推动相关合作。

东博会和峰会通过论坛研讨、洽谈合作等形式,实现大数据、新能源、电子商务、服务贸易、产业对接等“多点开花”,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创造新机遇、开辟新空间。目前,共举办40多个涉及互联互通、产能、海关、卫生、金融等领域的高层论坛,开展部长级磋商,解决各领域合作的热点问题,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中国-东盟信息港2014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在推动区域数字技术合作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印尼,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尼电信运营商启动了物联网试点项目,为印尼民众提供包括本地通讯、国际漫游、电子支付及物联网相关业务服务;在老挝,中国东信打造的即时通信App已完成交付,助力当地政府数字化转型……

“目前,中国东信已在9个东盟国家开展近20项数字经济合作业务,打造了一批面向东盟的互联网平台,将中国互联网应用领域先进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在东盟国家进行合作推广。”中国东信执行总裁甘秋玲说,公司分别在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建设了海外云计算中心,正在推进二期建设。

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东博会和峰会推动并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逐步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区域拓展,开辟经贸合作新空间。近年来,在立足中国-东盟合作基础上,东博会面向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球开放。

2014年,东博会创新设立特邀合作伙伴机制,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先后出任特邀合作伙伴;2017年东博会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展区,哈萨克斯坦担任特邀合作伙伴,标志着东博会实现“一带”与“一路”的有效衔接。

在RCEP生效新形势下,东博会先后开设东盟和RCEP精品展区、韩国国家馆,组织开展日本企业广西行、韩国企业广西行、“广西国际友城进东博”等专题活动,举办RCEP经贸合作工商高峰论坛暨高质量实施RCEP论坛等相关主题系列活动和展览,挖掘拓展RCEP实施背景下区域投资合作的新机遇、新动能。

据统计,第19届东博会和峰会共签订RCEP等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20个。投资主体拓展至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越南等RCEP成员国以及加拿大等9个国家和地区。

比如,广西汽车集团与日本ASF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广西新能源物流车首次进入日本市场。中韩(广西—江原道)产业园项目落户投产,实现日韩园区平台零的突破。

增进了解,构建民心相通重要桥梁。“在广西度过的十多年学习工作时光让我收获很多,见证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广西外国语学院泰国籍教师安阿侬说,她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到广西,从事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学术交流工作。目前,广西已与东盟各国约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依托东博会平台,中国和东盟在人文、教育、民生、健康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电视周、中国-东盟旅游展等东博会框架下的活动,也已成为密切双边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表示,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汇聚共识、对接发展战略的高端平台,成为双边深化经贸交流合作、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人文交流的有力推进器。

新通道重置资源配置版图

2023年6月初,装有约500吨新鲜泰国榴莲的中老泰冷链班列抵达重庆。这是泰国榴莲首次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班列从境外直达中国西部成渝地区。

“以前,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水果,运到重庆、四川等地平均需要20多天。如今搭乘新通道班列,最快4天就能抵达川渝地区。”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何说。

随着中国-东盟开放平台建设向纵深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在成为释放开放活力的强力新引擎,以物流为切入口,促进资金、资源、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国际贸易、资源流向、开放格局发生链式裂变。

“南向”通道重塑区域物流新格局。“东向”出海,是中国西部地区货物运往东盟国家的传统线路。这条线路“舍直取曲”导致物流时间长,随着物流量的增加日益拥堵。

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广西为主轴,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南向”经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与经东部地区出海的传统线路相比,所需时间大幅缩短,重塑区域物流新格局。

“7年前东站刚建成时,一年也开不出10列车,车站只有两个人,一天一个人值班。如今,这里已建设成为铁海联运枢纽,每天到发铁海联运班列15列以上,货物品类也由最初的煤炭、矿石等十多种丰富到如今电脑配件、汽车配件等940多种。2023年1至8月,累计到发货物达664.2万吨,同比增长35.7%。”广西钦州港东站站长黄江南说。

钦州港东站的变迁,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高速发展的生动缩影。

目前,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已突破8000列,海铁联运班列辐射18个省份61个市,物流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逐步成为中西部地区货物出海的主要通道,正加快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新通道。其骨干工程平陆运河,自2022年8月28日开工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待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港出海将缩短560公里以上的内河航程,将进一步带动新通道沿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

如今,广州、青岛、兰州、苏州、义乌、莆田、郑州等地,均已开通经国铁凭祥口岸至越南河内的跨境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和中欧班列、中越班列、中老铁路等相互衔接联通,搭建起“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运输服务网络,中国西部地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日趋通达。

联线贯通激发内陆开放新动力。2023年7月,自泰国罗勇始发的“澜湄蓉欧快线”经中老铁路,由老挝万象至成都国际铁路港,再接续中欧班列发往欧洲,最终抵达目的地匈牙利布达佩斯,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实现联线贯通。

此前,货物通过中老班列转至中欧班列运输,手续流程较为复杂,企业费用较高。“澜湄蓉欧快线”开通后,企业只需办理一次转关即可完成所有手续。

“成都,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昆明,是中老班列集结中心。两大枢纽联合推动‘东盟—成都—中欧(中亚)班列’有机衔接,将有效增强两地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主任杜进有表示。

雷小华表示,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中老班列、中越班列等衔接联运的常态化,以往港口口岸城市的开放功能向重庆、成都、昆明等内陆枢纽城市延伸拓展。通过推动多式联运规则完善和营商环境优化,可在“有形通道”之外,打造出一条无形的内陆城市开放轴。

以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重要交汇点的成渝地区为例,近年来,重庆依托新通道不断搭建开放新平台,获批整车进口口岸、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功能等,开创铁路提单新模式。

2022年,重庆、成都联合入围全国首批1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在此促动下,一些物流企业抢抓机遇,搭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

广西运多多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正波介绍,公司已搭建起覆盖多个东盟国家的服务网络,并于2023年8月发布了中国-东盟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从物流、关务、贸易、金融、科技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贸易服务。“仅通关便利化一项,平台即可为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0%以上。”王正波说。

要素资源加速流动优化配置。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质增速,国际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一体通关便利,带来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进而带动加工贸易、先进制造、保险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加速布局。

宽广的江面上货轮穿梭,繁忙的铁路装卸线上汽车配件、摩托车、电子产品等货物正在不断装车……作为我国内河最大的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支点,如今的重庆果园港已成长为长江上游地区联通世界的“中转站”——欧洲货物搭乘中欧班列抵达果园港,再沿长江转运;东南亚货物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果园港,再经长江分拨,或乘中欧班列前往欧洲。

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汇聚分发网络,力促重庆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吸纳全球要素资源。随着数百家全球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重庆崛起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2022年底,位于广西钦州的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迎来首批入园企业,项目一期已经建成。目前,当地正在与重庆市洽谈共建渝桂产业园,“飞地经济”模式方兴未艾。受访人士表示,依托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与内陆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之间的产业协作、经贸互动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打造新型跨境产业链

在东兴口岸附近的中国(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业务中心,巨型电子屏上,显示着人民币对越南盾的官方汇率。

过去,中越边境地区曾盛行被称为“地摊银行”的民间货币兑换机构。2014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业务中心揭牌,逐步探索形成了可复制的人民币对越南盾“抱团定价”“轮值定价”的“东兴模式”,实现人民币对越南盾的直接报价兑换。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往中越商贸交易通过“地摊银行”转账的现象。

“如今,我们在跨境贸易中参照人民币对越南盾的官方汇率,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效率大为提高。”从事外贸生意的陈基力说。

贸易多、加工少、投资缺,曾是中国-东盟合作初期的短板。近年来,广西等省区大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合作布局,加快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新体系。

搭建开放平台,推动纵深合作。自2020年获批开展金融创新试点以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稳步推进五项试点业务,通过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为广西企业引入马来西亚信贷资金38亿元,成本较境内平均低0.5个百分点。

在为园区企业提供国际化金融资源基础上,园区先后两次实现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境外项目贷款政策从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区推广到东盟全域,人民币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的境外范围从马来西亚拓展至东盟十国。

从沿边开放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到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再到跨境劳务合作试点……一系列开放平台相继在广西等省区加快建设,逐渐成为开放发展的试验田和最前沿,为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充分利用RCEP生效机遇。RCEP正式生效实施,带来了进口成本降低、出口机遇增多,贸易品类和规模得到扩大,为深化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带来新机遇。

为充分利用RCEP生效机遇,广西深入实施《广西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若干措施》《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方案(2022—2025年)》,建立高质量实施RCEP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在全国印发出口RCEP零关税优势商品清单等“三张清单”,积极建立RCEP规则实施的精准服务体系。

根据相关方案,到2025年,广西将建设3个以上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平台),以及RCEP(南宁)国际博览中心、RCEP企业服务中心、中国-东盟/RCEP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与RCEP其他成员国双向投资额翻番。

构建跨境产业链,促进产业梯度转移。总部在珠三角的三诺集团选择到中越边境地区建设“两国双园”:在中国边境的凭祥和越南北部的北宁分别建设一个产业园,两个产业园之间仅有两小时左右车程。

“在产业发展方面,中越两国具有不同的优势条件。跨境布局可以更好整合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公司董事长刘志雄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不少企业选择到边境口岸地区布局。地处中越边境的崇左市,计划把“两国双园”项目打造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承接跨境产业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引导企业按照“崇左片区+越南境内”跨境布局产业,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跨境物流、供应链贸易产业在园区集聚,打造中越互利共赢开拓国际市场新高地的产业平台。

广西钦州市依托中马“两国双园”、保税加工贸易等政策优势,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构建起全国首条燕窝跨境产业链。

钦州市市长王雄昌介绍,目前,华谊、恒逸、桐昆、中伟、格派、金桂、中粮、雅保等重点企业在钦州设立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造纸等生产制造基地,并与东盟等境外地区搭建产业链条,实现钦州、东盟国家“双基地”运营模式。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聚焦汽车、电子信息、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等关键产业链,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化与RCEP成员国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打造“东盟资源+北部湾制造+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广西制造+东盟市场”等产业链开放合作新模式。

广西提出,紧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机遇,创新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推动沿边临港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谋划高水平跨国跨境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国军 向志强 黄浩铭,刊于《瞭望》2023年第38期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